「全港婦女生活滿意指數調查2023」調查結果發佈會

婦女對生活的滿意程度足以影響家庭和社會的健康發展,客觀及科學地了解香港婦女生活滿意度尤為重要。2024年4月16日,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發佈過去一年「2023全港婦女生活滿意指數調查」結果。本會自2016年開始進行該項調查,是次調查為同類第六次,旨在了解香港婦女對生活的滿意度,並透過與過往五年結果作比較,分析婦女對有關意見的變化,讓政府和社會對香港婦女的身心狀況有更深入了解,為政府制定婦女政策和社會治理提供參考。

出席發佈會現場的有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會長蔡黃玲玲女士,副會長徐莉女士、凌友詩博士、簡慧敏議員、何超蕸女士、張佐姣女士、陸海女士、張心瑜女士,秘書長辛彭芷君博士,副秘書長程莉元女士、徐守然女士、陳淑芝女士、黃麗芳女士、饒桂珠女士,專業事務委員會主任馮玉娟博士以及一眾專業事務委員會理事等,其餘本會理事線上參與。

「2023全港婦女生活滿意指數調查」於2024年1月2日至1月25日委託駿盈數碼有限公司民意調查中心以電腦系統隨機抽樣,電話成功訪問1045位20歲以上的香港婦女。訪問對象涵蓋不同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及家庭收入的婦女,並做了加權處理,以求盡量達到足以普遍解釋香港婦女意見的效果。是次研究設定以下10個領域的滿意度作為測量香港婦女生活滿意指數的指標。10個領域包括:

1.居住環境

2.身體及精神健康

3.與子女或晚輩關係

4.感情或婚姻家庭

5.就業及工作環境

6.社交活動及人際關係

7.生態環境和文化生活

8.法治和治安

9.社會和諧及道德水平*

10.經濟和發展前景*

*領域9「社會和諧及道德水平」第二次納入訪題,領域10「經濟和發展前景」首次納入訪題。

 

就每個測量指標,以1至10分的評分:1分最不滿意,10分最滿意。總滿意度由10個領域的平均得分相加後除以10而得出,滿分為10。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全港婦女總體生活滿意度是6.73分,香港婦女整體的生活品質處於中等以上水平所有滿意指數都較往年上升。個人層面的指標,包括與子女或晚輩關係,感情及婚姻生活,居住環境以及社交活動及人際關係,平均得分分別是7.39、7.15、7.15及7.08,高於總平均分。顯示香港婦女普遍對自己的婚姻、家庭、親子關係、居住環境、人際關係感到滿意。這表示中國人的傳統倫理在婦女特別是基層婦女身上發揮良好的作用,也表示政府多年來在改善公共房屋及居住環境方面的努力得到成果。

 

就具體領域結果分析的政策建議

 

然而仍有值得留意的群體和生活指標。本會從婦女個人、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建議政府訂立短、中、長期目標,同時整合、善用各方面的資源,解決婦女(尤其是某些婦女群體)面對的困境,藉此鞏固婦女作為家庭和社會的穩定力量,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包括(一)支持建立和諧家庭及支援弱勢社群、(二)改善居住環境、(三)關注婦女身體及精神健康狀況、(四)促進就業及改善工作環境、(五)維護法治及治安,改善生態環境及文化生活、(六)善用人才資源支持發展和(七)多措施積極保障家庭對社會的功能。期望特區政府聚焦於房屋、教育、醫療等重點民生議題,並促進經濟、改善民生,為香港制定婦女、家庭、兒童的長遠政策。

 

  • 改善與子女和晚輩的關係,關注壯年群體及弱勢群體的婚姻家庭及社交生活

香港婦女與子女或晚輩關係、感情婚姻關係、社交活動與人際關係普遍良好。惟 「30-39歲」、「未受教育」 「低收入」和 「喪偶/離婚/分居」 群體的得分較低。建議政府對這三個群體給予更大支援,例如資助及引導她們參加家庭活動,加强家庭輔導及强化人際關係的諮詢服務教導她們如何和子女晚輩及配偶溝通。

 

年齡「30-49歲」群體家庭責任重、工作壓力大,政府需特別關心。在職女性的工作環境、家庭支援及社交活動應是未來政府政策關注重點。

 

  • 改善居住環境

香港婦女對居住環境比較滿意,是滿意度上升幅度最大的項目,惟年齡「20-29歲」及「30-39歲」群體(6.41分,5.88分)與 「大專畢業」及「學生」群體(5.89分,4.87分)對自身的居住環境較不滿。建議:

 

本會繼續支持政府訂定【土地供應】政策、【長遠房屋策略】和【北部都會區】。對年青一輩的住房需求,在政府新建房屋時,可考慮給予特殊配額。

 

  • 關注婦女身體及精神健康狀況

「身體及精神健康狀況」的滿意度是中等,但「低學歷」、年齡 「30-39歲」 及「40-49歲」等受訪女性群體滿意度較低(4.40分,5.90分,6.27分),政府應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給予關注。建議:

 

  • 公營醫療仍然缺乏,輪候時間長,低學歷(「未受教育」)群體的滿意度很低,政府應該繼續維持恆常資助公營醫療服務及醫療劵。
  • 壯年(「30-49歲」)群體滿意度指數較低,顯示壯齡婦女自覺健康較差,需要關注她們的健康議題,尤應關注基層壯年婦女的預防醫療、疾病早期篩選、人生周期健康管理、慢性病共治計劃等。
  • 雖然兒童及青少年的年齡群體未納入訪問範圍,但他們是「30-49歲」 婦女的子女,對學童及中學生的身心靈及精神健康、自殺、虐待等問題,須加強情緒支援,更需加强學校的道德教育。

 

  • 促進就業及改善工作環境

「就業及工作環境」得分較低。年齡「30-49歲」、「離婚/喪偶/分居」兩個群體婦女滿意度較低(5.87分/6.02分,5.60分),「未受教育」群組的滿意度很低(2.97分),她們的就業及工作環境令人擔憂。建議:

 

1) 雖然香港的失業率偏低,但政府應支持中小企改善工作環境和待遇,以及提升「未受教育」和「低學歷」群體的技能,增加她們的就業機會。

2) 整體對就業及工作環境有不滿,政府須協助僱主加強挽留人才方法,鼓勵及支持僱主進行在職培訓,及拓展大灣區的發展空間。。

 

  • 維護法治及治安,改善生態環境及文化生活

「法治及治安」,「生態環境及文化生活」,「社會和諧及道德水平」的滿意度雖然不及個人方面滿意度高,可是比往年都改進不了不少,特別是「法治及治安」方面。基層婦女對上述三個議題的滿意度相當不錯。但「年輕」、「單身」、「高學歷」、「高收入」、「管理及行政人員」群體滿意度偏低。建議:

 

1) 「年輕」和「單身」群體對這三方面滿意度低。政府應深入探討年輕人的想法及價值觀,給與充分的解釋及正確的引導。

2) 對於高學歷(大學學士或以上)、高收入(家庭80000-150000元)及「管理及行政人員」的不滿,政府亦應深入探討這些群體的想法,在立法及執法方面,吸納她們的意見和加強她們參與。

3) 充分利用新設的西九文化設施,博物館,推動年輕人認識及欣賞中國傳統文化,建立一個適合及宜居的城市。

4) 將生態保育、垃圾分類、文化傳承納入小學、中學及大學課程,確保一致性和連續性,以及強化中國文化教育及對傳統文化的欣賞。

 

  • 促進經濟,善用人才資源支持發展

「經濟和發展前景」是今年新加入的項目,滿意度在其他項目中得分最低,只有5.90分。「20-39歲」、「未結婚」、「高學歷」和「高收入」、「高職業」的群體滿意度是最低。建議:

 

1) 人才資源是香港重要的經濟及發展支柱,政府應投入資源於科、產、研的能力培訓,尤其需提升香港優勢,例如法制、品管認證中心等。

2) 年青人群體對經濟及發展前景極為不滿,政府可積極發揮現今年青人的才能,例如拓展科技產業、資助低息/無息創業基金。

3) 協助企業轉營,例如電子貿易、人工智能應用設計。培訓中高層管理人才成為轉化型領袖,重塑一線員工的才能以便加強適應能力及就業安全感。

4) 政府應積極支持在大專大學在學學生、專業人士及中小企業在大灣區發展,例如促進專業資歷認證,提供啟動、遷移基金,方便公司註冊及稅務安排等。

 

  • 多措施積極保障家庭對社會的功能

對於高離婚率和低生育率,半數以上婦女表示「不擔心」。特別是「20-29歲」,「高學歷」和 「高職業」的群組,七成至八成人表示「不擔心」。略顯「擔心」的是「60歲以上」、「文員、服務業」和 「初中程度」婦女。但數據顯示,在本港目前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下,已婚婦女對生活的滿意度較高。建議:

 

1) 離婚率及生育率影響家庭結構和生活。家庭是國家和社會的基石,但一般大眾並不十分重視或關注。政府須積極保障家庭對社會的功能。

2) 政府應創建家庭友善社會,加強宣傳教育、法律保障和財政支援,包括育兒津貼、育兒中心等。

3) 離婚和不育與家庭觀念淡薄有關,政府要加強傳統家庭觀念和價值觀,例如透過校內外活動、校本課程推動,包括道德倫理教育等。亦可以支持團體成立長者義工隊,讓有經驗的長者擔任諮詢師或提供家庭支援服務。

4) 政府可透過資助家庭輔導服務、拓展婚前諮詢、教授夫婦相處之道等。

5) 在輔助生育的監管上,應考慮現今社會的現象、文化及價值觀,在合乎倫理的條件下,放寬人工受孕的年齡上限、支援卵子、精子冷凍貯存設備等。

 

根據「全港婦女生活滿意指數2023」調查結果顯示各項指數滿意度,總結調查結果及建議如下:

  1. 總體生活滿意度是6.73分。各項指數滿意度得分都有顯著上升。尤其在子女、婚姻、居住環境、人際關係方面得分最高,反映中華文化倫理道德發揮作用,特區政府多年來在教育、房屋、社會環境各方面的努力,有良好的成果。
  2. 綜合多個人口背景與生活範疇評分的比較分析,年青一輩、壯年(30-49歲)在幾個方面滿意度都較低,須針對性積極跟進。30-49歲壯年婦女是未來政策應關注群體。
  3. 3. 調查發現已婚群體在各項生活指數上,較少出現低滿意度。 「未婚群體」「喪偶/離婚/分居」 群體在自身及人際間的滿意度較低。良好的傳統婚姻能對個人獲得生活及社交的支持。政府應加強鞏固婚姻家庭制度。本會多年來建議政府考慮設立家庭日,一年一度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庭倫理提倡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以鑄牢家庭凝聚力,作爲香港的基石。
  4. 本次經濟和發展前景在十項中最低,只有5.90分。「20-39歲」、「未結婚」、「高學歷」(大學或以上)憂慮尤深,表示近數年經濟衝擊最影響這群婦女,政府應注重人才,開拓新經濟增長點,促進大灣區產業融合,專業互認。

 

另建議政府在訂定及執行政策時,强化可支援婦女事務的機制:

  1. 區議會、三會及關愛隊是社區治理體系的一員,是服務基層婦女健康、家庭和社會生活的主力,應鼓勵更多有志熱心人士加入到社區治理體系來,從事社區服務。
  2. 根據《基本法》,社區治理體系有提供文化、康樂及環境衛生等服務的職能,政府除了擔任領導角色責任外,還需要提供足夠的財政支持、協調跨部門協作,更需要整合民青局、教育局及公民教育委員會、婦女事務委員會的資源,支援社區治理體系。
  3. 檢視政府政策對婦女的重視,透過婦女事務委員會提出社會政策、舉辦論壇提供諮詢和資訊。加強婦女在政府的各個諮詢及事務委員會參與,以有效地進行針對性援助。
  4. 政府可透過分區委員會、防火及滅罪委員會,引進婦女參與地區事務。

 

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由全國婦聯以及各省級、副省級、地級市婦聯的港區執委和特邀代表共同組成,其中15位會員為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第五界別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本會始終堅持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爭取婦女合法權益,促進婦女高質量發展,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貢獻巾幗力量。期望政府能繼續從個人、家庭和社會三方面提升全港婦女的生活滿意度,發揮婦女所長,促進經濟繁榮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共同創建更美好家園。